“领导干部学国学全国行”第十六站:四川眉山

2021-06-01

转载

11月8日,“领导干部学国学全国行”第16站走进四川眉山,中共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哲学部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、“领导干部学国学全国行”发起人王杰作专题报告。四川省委**巡回指导组全体成员,眉山天府新区、六区县党委政府、市级有关部门班子成员,各区县人大、政协主要负责同志,全市中小学校长及高校教师代表、文艺界代表等近千人现场聆听了报告。眉山市委书记慕新海主持会议。

会上,王杰紧扣“国学智慧与文化自信”主题,从修身、品德、读书、家风、孝道等方面,为与会人员作了一场别开生面、精彩绝伦的报告。大家一致认为,报告引经据典、旁征博引、内涵丰富,既有理论深度、又有宏大视野,既有历史纵深感、又有现实针对性,聆听之后,让人深受启发。

清廉立国,贪腐亡国

王杰教授指出,“廉”是中国传统官德的精髓,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历史上各朝各代都注重对官员德行的培养,儒家把“清”、“慎”、“勤”视作为官从政的三大法宝。这里所说的“清”,就是指官员的清廉、廉洁,是官员对待各种外在诱惑时所持有的一种正确态度。廉洁就是不贪赃枉法,不以权谋私,不取不义之财。对官员来说,廉洁自律是拒腐防变的**道防线,它不仅仅是个人道德品质问题,而且关系到政治的公正、百姓的福祉、国家的兴衰安危。

廉洁的对立面是贪腐。王杰教授指出,清廉立国,贪腐亡国。领导干部在其位当思谋其政而非谋其私,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”。领导干部在为官之路上应始终如一,守身如玉,戒贪戒色,保持清廉节俭的操守。

官有百行,以德为首

王杰教授指出,尚德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做人须讲道德,为官要讲官德。官德就是官员的从政道德,是为官从政德行各方面的综合反映。做官须先做人,做人应先立德。德乃官之本,为官先修德。中国古代尤其重视官德,官德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社会治理的好坏。官德正则民风淳,官德毁则民风降。德兴则业兴,德败则业败。所谓“百行以德为首”,其意思就是说各种好的品行是以德行为首的。德者本也,才者末也。德不厚者,不可为官。中国古代选拔官吏注重以德为首,力求德才兼备,今天我们选拔干部亦可以从中汲取相当的智慧经验。

家风·孝道·读书

王杰教授强调,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,家之本在身,身之本在德,德之本在孝。家风对个人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,“富贵传家,不过三代,道德传家,十代以上”,好的家风尤其要注重道德的培养。孔子说:“弟子入则孝、出则弟、泛爱众、而亲仁,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”“孝悌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”。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,是立身之本、道德之根,践行孝道,不仅要继承其优秀内容,也要区分和剔除其中的糟粕部分,更重要的是要将传统孝道文化融入时代,赋予其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
王杰教授还强调,为官从政,不可不读书。读书学习有助于良好人格和品德的养成,无论是谁,年龄大小,身居何职,都应该读书学习,自古一切成就大事业者都是终身读书学习的人。领导干部须多读书,读好书,善读书,学习和吸收书中宝贵的思想财富,不断提升知识素养、理论水平、道德修养、思想境界。

最后王杰教授指出,眉山是苏轼和李密的故里,更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,不断推进廉政文化、家风文化和孝道文化的建设。活动最后,王杰教授现场诵读了眉山两位**历史人物苏轼和李密的代表作——《赤壁赋》《陈情表》,与在座重温了国学经典的智慧与魅力。

王杰简介

王杰教授是哲学博士、历史学博士后,兼任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、领导干部学国学组委会主任、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副会长、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长等多项职务,是中宣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宣讲人之一,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别节目《平“语”近人》主要思想解读嘉宾,在《哲学研究》等杂志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及图书评论200余篇,专著《儒家文化的人学视野》、《先秦儒家政治思想论稿》、《中国哲学十八讲》等,主编《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》、《领导干部国学公开课》、《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箴言》、《新时代领导干部政德公开课》等。


阅读15
分享
写评论...